近期,为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营造关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氛围,福建能源石化集团开展通讯员队伍板块交叉采风活动。首期采风队伍深入古雷石化基地,以脚步丈量生产前沿,用镜头定格奋斗光影,以文字记录创新脉动。“奋勇争先·采风行”栏目今日启幕,这里既有塔罐林立的工业美学,更有热血奔涌的匠心传承。让我们透过交叉采风的多元视角,聚焦古雷石化基地最鲜活的奋斗图景,共同见证新时代能源石化人的硬核担当与诗意情怀。
引擎轰鸣,一艘庞然大物划开平静的海面,浪花漾成一道巨大的“倒V”型,古雷港口热闹而繁忙的一天又开始了——
海腾码头南2#泊位上,远渡大洋而来的船舶正紧锣密鼓地接卸着凝析油;不远处的福海创固体码头南8#泊位,PTA袋装产品正被有序装船,准备出海远航。
海腾码头和福海创固体码头作为福建能源石化集团在古雷石化园区重要的产业配套,拥有15万吨级及多个不同吨级泊位,可停靠各类大型船舶,保障园区企业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是物流枢纽核心。
“红链”赋能 聚力攻坚
近日,福海创技术党支部与海腾码头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入探讨海腾码头部分关键技术问题。这是集团在古雷坚持以“党建链”串起“业务链”的生动缩影。
自2024年6月起,集团启动“红链满园”链上党建赋能行动,成功聚起园区内45家企业、近100个党组织,加速石化产业链群集聚,推动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我们通过‘链’上党建为园区企业赋能。”“链长”福化古雷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大立介绍。
集团在园区内控股或参股的企业共有10多家,作为上游龙头企业的福海创担起了“链主”责任。
2024年底,福海创成立党员突击队,成功改造海腾码头至PTA厂区的醋酸管道流程,新增支线可将醋酸自码头直接送达海泉化学,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与运输安全性,更为双方构建起长期稳固的合作桥梁。
装卸效率是码头运营的生命线。福海创固体码头团队党员骨干带头实施创新举措,建立科学的船舶评估体系,自主研发专利技术优化吊装工艺,推行班前预检、班中巡检、班后复检“三级动态检查”机制,多措并举助力装卸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据统计,从2019年至今年一季度,福海创固体码头的平均PTA装船效率提升近40吨/小时。
另一端,海腾码头也加入了红链“朋友圈”:与福海创积极开展结对子活动,就工艺、设备、安全、消防与应急等各专业开展交流及帮扶,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推动中沙码头配套项目落地工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产业合作典范……
产业是船,党建为帆。这条“红链”一头连着组织,一头连着产业,推动着链上企业抱团发展、聚合优势。
“绿能”焕新 向阳而生
“双碳”背景下,打造绿色码头已是港口转型升级、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必答题”。
作为园区内唯一的卸煤枢纽,福海创固体码头将园区内煤炭保供的重担扛在肩头。福海创较早投入使用输煤管廊系统,一条5.86km的巨型“吸管”实现煤炭“隐身运输”,从此告别煤灰漫天,让煤炭输送及转运作业高效、稳定又安全。
岸电技术是在船舶靠泊期间,关闭自身柴油发电机,由岸上电力供应系统为船舶提供能源的技术,是海运业的一项重要电气化创新成果。
2023年4月底,福海创固体码头南9#泊位岸电设施成功投用。截至今年4月底,该设施累计服务船舶170多艘次,接电时长5800多小时,用电量超80000千瓦时。
作为漳州区域内首家投用岸电设施的码头企业,该项目显著降低了船舶柴油的发电污染,为港区其他码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园区碳减排作出了突出贡献。
码头仓储区“寸土寸金”。福海创采用“自发自用”开发模式,在8#、9#泊位仓储区打造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项目覆盖15栋仓库屋面,总面积相当于12个标准足球场。”生产管理部码头团队副经理李伟才介绍。
截至今年4月底,项目累计发电量达1200万千瓦时,除满足固体码头自用需求外,剩余50%清洁电力直供福海创厂区,实现能源梯级利用。这是集团构建“风光火气核储”一体化清洁高效能源发展布局的鲜活图景,诠释了现代码头从“向海图强”到“向阳而生”的发展智慧。
海腾码头则着重推动能效提升行动,邀请专家评估耗能关键环节,计划分阶段实施技术改造,以期打造低碳标杆。
“金服”支撑 惠泽众企
港口,自古以来就是多维价值的复合载体。如果说港口是区域经济与全球贸易的“面”,那么码头就是港口功能落地的“点”。
福海创固体码头作为整个园区煤炭进港的唯一通道,拥有15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尤其是8#码头获批口岸开放资质后,外贸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园区热电厂高效接卸进口煤炭,大幅优化了区域物流成本结构。
与此同时,福海创码头还充分发挥8#、9#双泊位协同作业和仓储的独特优势,在确保主营业务安全高效运行的同时,积极开拓多元化增值服务:为海泉化学PBT产品提供装船、仓储一体化服务;为福化鲁华及古雷热电提供仓储支持……通过业务创新,彰显卓越的运营实力。
海腾码头原先只为福海创提供配套服务——原料通过码头进厂,生产出PTA等主要产品,后结合园区需求充分发挥富余潜能,客户群体不断壮大,为园区内多家企业提供了优质的装卸服务。
近年来,海腾码头逐渐成为园区的液体产品核心枢纽,装卸船艘次及吞吐量逐年攀升。2024年,海腾码头作业船次达500多艘次,吞吐量近800万吨,连续3年被漳州市政府授予“突出经济贡献企业”荣誉称号。
未来,古雷石化园区将打通从“一滴油”到“三根丝”再到“一匹布”“一件衣”的完整产业链。“油头”高昂、“化尾”劲摆,海腾码头和福海创固体码头正以高效运营的金牌服务带动相关产业繁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蓝图”肇启 共绘新篇
从古代物资流通的“黄金水道”,到现代全球供应链的“超级接口”,码头的功能随时代演进不断拓展,但核心逻辑未变:以空间换效率,以节点连世界。
去年5月,福海创固体码头南8#泊位顺利完成对巴巴多斯籍散货船“瓦妮莎”的3万吨PTA装船作业,标志着该码头具备了远洋大型船装船作业能力。
目前,福海创固体码头南8#泊位作为古雷港区唯一一家实现口岸开放的散杂货码头,已实现对越南、俄罗斯、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家的装船作业,PTA出口累计达20多万吨,为区域国际化合作进一步深化注入强劲动能。
新年伊始,装载着2000吨福海创生产的邻二甲苯产品的“鼎衡18”轮,从海腾码头南2#泊位起航,驶向台湾高雄港。
“港通四海,连接八方。港口兴,产业活,则城市旺。”海腾码头董事长庄燕坤说。目前,福海创产出的邻二甲苯,作为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已通过海腾码头出口至亚欧多国;通过海腾码头,福海创的进口原料也从四大洲三大洋源源不断进入园区。
近年来,古雷石化园区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围绕“芳烃-聚酯”“烯烃-塑料”强链补链,发展势头强劲。随着中沙古雷乙烯等重大项目落地,一张宏伟蓝图在这片蔚蓝的海岸边徐徐升起。
碧空万里,橘红色的吊臂仍在不知疲倦地挥舞,勾勒出世界的轮廓。作为“工业动脉”,海腾码头和福海创固体码头正以“硬联通”支撑“软联通”,让“‘能’者无疆,‘化’通万物”的理想照进现实……
福海创固体码头介绍
固体码头占地34.47公顷,吞吐量810万吨/年。其中包含散杂货通用码头、PTA仓库、煤仓等,泊位上配备两套高低压岸电系统;建设8.64万m2的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3.2MW。
海腾码头介绍
漳州古雷海腾码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荷兰皇家孚宝共同设立的合资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码头设施和罐区仓储设施的建设、管理、经营和辅助服务,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装卸、运输和仓储。(文丨郑安迪 图丨杨杰 陈志杰)